找到相关内容819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观音六字真言简略念修仪轨

     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、住平等舍! 尔后观想:(一遍)   舍 南海普陀清净刹土中,纯白莲花明月座垫上,     自身观为圣者观世音,一面四臂双足身皎洁,     第一双手合掌于...

    全知麦彭仁波切

    观音|六字真言|六字大明咒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2/13240618729.html
  • 愿世诸妇女,悉成男子汉[索达吉堪布 讲]

    rdquo;(嘿嘿,很高兴!女众在我们这边占大多数,也要讲一点安慰的语言。)确实也看得出来,有些修行人虽然是男身,但贪嗔烦恼极为强烈,不如一些清净的女人。历史上不管是汉传佛教、藏传佛教,都有很了不起的女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讲

    回向|发愿|女众|妇女|女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5131534102.html
  • 参加内观禅有什么好处?

    当然治病不是修内观禅的目标。   四、现在很多人都只持一句佛号,念佛求生西方极乐净土,倘若能结合修习内观禅,临命终念阿弥陀佛圣号时不起贪嗔等习气反应,那么往生净土的机率将大大提高。   五、精进的...

    莲心

    |内观|内观禅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2/11282235828.html
  • 唯心识观-无相禅

    令断,贪嗔爱慢,谄曲嫉妒,对境不生,彼我恩爱,一切寂灭,佛说是入渐次成就,求善知识,不堕邪见,若于所求别生憎爱,则不能入清净觉海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1639375.html
  • 佛法悟入渐次

    理趣玄深,无我非妄心所缘;异生无正比量智以通此理,无真现量智以达此事,故曰无明也。以无明为增上缘,贪嗔等种遂尔现行,身语业于斯而起行为动作,是之谓行。以无明行为增上缘,命终之时惑业感牵识心,...自然如是,本无因果,好丑固定,佛岂可致?遂顺其贪嗔慢之流而不复求其解脱之力。又谓人由物集,物散人亡,人生无常,应即时行乐;苟得以满吾贪嗔慢之狂壑者,虽五逆十恶亦何惮而不犯!虽杀尽天下人,亦何所顾忌而不为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5539568.html
  • 虚云禅师:修与不修

    ,终日作模作样,求禅求道,不能离于有心;下焉者,贪嗔痴爱,牢不可破,背道而驰。这两种人,生死轮转,没有已时,讲不修行,岂不又是空话!   所以大丈夫,直截了当,深知古往今来,事事物物,都是梦幻泡影,...

    虚云禅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3839773.html
  • 学佛次第

    众生要入菩提,端乎一心。  如果逐妄生迷,将在迷境中沉沦,因为戡不破执著,无法在贪嗔痴爱中解脱,导致烦恼纷生。有云:“明心见性、本不迷惑、笑断意根、廓然莹彻。”人原就具有佛性,是圆明不缺的,但要琢磨,方可令其大放光明。清净的心是修行的根本,努力的抑恶心、发善念,精进修行,才是不二法门。梦窗法师说的好:“妙性圆明,离诸明相,切忌白日挑灯经行,灵光独耀迥脱根尘。”您以为然否?  人一初生便是清净无垢...

    陈启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73740595.html
  • 素食的缘由

    贪嗔意识,执著滋味,贪欲不舍,所以不应吃肉。九、食肉的人,被诸天人所舍弃,所以不应吃肉。十、食肉的人,口气很臭,所以不应吃肉。十一、食肉的人,会多做恶梦,所以不应吃肉。十二、食肉的人,如果在山林之中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4645701.html
  • 慈照宗主临终三疑说

    阻碍信愿真切一心念佛的人。其他轻债又何能阻碍。若说心愿未了,贪嗔痴心未息,这都是俗情,情本梦幻不实,一醒全无。只要你至诚念佛,即是醒觉, 一切贪瞋俗情,也就当下消灭了。佛经上说:假如三千大千世界满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5952751.html
  • 人间纷争的缘起

    减少对立,避免以未经同意的权力或暴力施加于人。  纷争,来自贪嗔所造成的差异,不是来自自由发展的差异,要解决纷争,要先面对掌权者的贪恋权势与动不动使用武力的野蛮嗔习。  (1989.11.《新雨月刊》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3752965.html